《舍得》行书墨迹洒脱遒劲,笔走龙蛇间尽显取舍智慧,枯润相生的墨韵
“舍得”二字的文化内核与精神意蕴
“舍得”作为中华文化中极具辩证智慧的词汇,其表面看似矛盾对立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。“舍”代表放下、割舍、牺牲,“得”象征获取、收获、成就,二者构成动态平衡的关系,这种思想源于道家“有无相生”的宇宙观,又与儒家“中庸之道”相通,强调事物发展的辩证统一,在书法艺术中,“舍得”二字的创作不仅是文字形态的呈现,更是书写者对人生境界、价值取舍的精神投射。
从语义学角度看,“舍”与“得”互为因果:不舍则不得,不施则无获,这种关系在书法创作中体现为笔法上的虚实相生——起笔时的藏锋蓄势(舍)换来收笔时的酣畅淋漓(得);结体时的疏密对比(舍)成就整体的节奏韵律(得),书写者需在提按顿挫间把握分寸,恰似人生中进退取舍的智慧。
维度 | “舍”的表现 | “得”的结果 |
---|---|---|
笔法运用 | 轻描淡写、含蓄内敛 | 力透纸背、气势贯通 |
墨色变化 | 枯笔飞白、留白处理 | 浓墨重彩、层次分明 |
章法布局 | 局部牺牲、主次分明 | 全局和谐、气韵生动 |
情感表达 | 克制隐忍、举重若轻 | 奔放洒脱、直抒胸臆 |
行书字体的艺术特性与“舍得”主题的契合点
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,兼具规范性与流动性,天然适合表现“舍得”主题的矛盾统一性,其核心特征在于:
- 速度与节奏的自由度:行书允许连笔简化,但不像草书般纵逸,这种克制与放纵的平衡,完美诠释了“舍形取神”的艺术追求。
- 线条的情感张力:通过粗细、枯润、曲直的变化,可直观传递“舍”时的纠结与“得”后的释然。
- 结构的可塑性:字形可适当变形而不逾矩,如同人生在原则框架内的灵活变通。
以历代经典行书作品为例:《兰亭序》中王羲之将“舍”表现为笔断意连的牵丝,将“得”展现为一气呵成的流畅;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则用粗犷凝重的线条诉说“舍命全节”的悲壮,最终达成“德艺双馨”的历史地位。
“舍得”行书作品的创作要素解析
(一)笔法精要
动作 | 技术要点 | 对应哲理 |
---|---|---|
起笔 | 逆锋入纸,欲右先左 | 谋定后动,三思而后行 |
行笔 | 中锋铺毫,八面出锋 | 厚积薄发,夯实根基 |
转折 | 暗过提按,筋骨相连 | 柔中有刚,以退为进 |
收笔 | 回锋护尾,余韵悠长 | 善始善终,功成身退 |
(二)墨色调控
高明的书家会刻意制造墨色反差:以焦墨写“舍”,喻示决断的勇气;用润墨绘“得”,象征丰盈的成果,清代王铎在其巨轴行书中,常以涨墨营造混沌苍茫之感,恰似舍弃世俗纷扰后的豁达心境。
(三)章法经营
典型布局采用“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”的原则:将“舍”字周围留出大片空白,形成视觉焦点前的停顿;而“得”字则与其他元素紧密穿插,暗示收获的充盈,八大山人朱耷的某些作品甚至打破常规排序,把“舍”置于顶端,“得”沉于底部,隐喻“高处不胜寒”的生存智慧。
古今名家“舍得”主题作品赏析
赵孟頫《舍得帖》(伪托)
虽非真迹,但这件托名之作生动展示了元代书家的处理手法:“舍”字末笔刻意拉长下垂,似泪滴又似利剑,斩断尘缘;“得”字右侧省略笔画,留白处恰似月光洒落,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,暗合禅宗“空即是色”的机锋。
启功先生墨宝
当代书法家启功书写的“舍得”二字极具代表性:“舍”字瘦劲清癯,如老僧补衲;“得”字丰腴圆润,似弥勒笑迎,两字并置产生强烈对比,却因相同的倾斜角度保持协调,体现“和而不同”的东方智慧。
临习指南与创作建议
对于初学者而言,掌握以下步骤可逐步逼近“舍得”主题的神髓:
- 单字攻坚:先专攻“舍”字的简省写法,体会删繁就简的过程;再揣摩“得”字的繁体结构,感受积累沉淀的重要性。
- 意象训练:观看水滴石穿的慢镜头视频,领悟“舍时间换成果”的道理;观察春蚕吐丝的过程,理解“舍己奉献”的生命状态。
- 心手相应:书写前默念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”,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心理暗示;运笔时想象自己在修剪盆景,每剪掉一枝都是为了整体造型更美。
常见问题答疑(FAQs)
Q1:为什么说行书比楷书更适合表现“舍得”主题?
A:行书特有的流动感能够直观展现“舍”与“得”之间的转化过程,楷书过于工整静态,难以表现动态平衡;草书虽极富变化但易流于形式化,行书在规矩与自由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,正如人生在约束与突破间的抉择。
Q2:普通爱好者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创作出有意境的“舍得”作品?
A:①选用半生熟宣纸,既能控制渗化又不失韵味;②准备大小两支羊毫笔,大笔写“舍”显魄力,小笔勾“得”见精微;③书写前焚香静坐五分钟,将日常琐事暂搁心外;④完成后盖印时,朱文印用于“舍”旁表警醒,白文印落在“得”侧示谦逊。
通过上述多维度的解析可见,一幅优秀的“舍得”行书作品,既是笔墨技巧的展现,更是人生智慧的物化,当观赏者驻足品味那亦收亦放的线条时,实际上正在经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——关于放弃与坚持、失去与获得的